中国智能卡的发展,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沈阳制卡公司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在各种行业应用中都有了智能卡的身影。连很多外国人都惊诧于中国智能卡应用种类的纷繁复杂,很多在国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应用开始在国内的各种行业市场遍地开花,发卡、发IC卡、发智能卡成了当时各个行业乐此不疲的主要工作,其中的动力大多来自于发卡所收的费用,很多行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费用,也都是从卡片收费中聚集起来的。现在卖几块钱的SLE4428在当时的驾驶员管理系统中曾经以100多元的价格卖给司机。 很多公司刚刚开始涉足智能卡领域,曾经盛极一时的公司而今有的已经悄然无声,曾经是小作坊的公司有些已经发展成响当当的大公司,还有一些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基本处于原地踏步,很难再上新台阶。其间比较的一些项目成就了一些现在比较的公司,从水电气表到SIM卡、身份证,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产业链和利益格局?早期进入中国智能卡领域的那些知名外商,沈阳制卡现在又经历怎样的分分合合?本人将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所见所闻,整理一份中国智能卡发展的非历史回顾,希望业内的朋友拍砖赐教。 在90年代中期,各种资讯远没有现在发达,行业媒体也相对匮乏,人们借以互通有无和交流沟通的渠道也不是很多,于是专业性的展览会便成为智能卡业内人士广为利用的交流平台。我们就从1995年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95‘三金‘工程暨信息技术产品展交会’开始说起。这次三金工程展让国内的用户开始认识智能卡,随后的96年三金工程展交会,众多的智能卡公司纷纷登台亮相。 以下是1995年计算机世界报刊登的关于95三金工程展的相关报道,虽然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但是从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记者的那种难以抑制的兴奋心情。其中介绍的一些项目有的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的项目最近几年才刚刚起步,看看当年的那些憧憬和展望,对比十几年后的今天智能卡行业以及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我们是不是会有几分感慨呢?96金系列工程展众多厂家齐亮相 一般大家都会从金卡工程开始的1993年来作为中国各种卡片行业应用的纪元元年。但是我想从1996年11月15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96’金系列工程技术产品展览交易会说起,因为那一年让全国各地的卡片厂家有了一次聚首、交流、展示的机会。沈阳制卡公司对于当时的整个卡片行业而言,可谓盛况空前,现在回过头去看,也可以说是规模绝后,因为从那之后也陆陆续续举办过很多次这样那样的展览会、论坛、研讨会,但是规模总是大不如以前,而且随着几家展览公司进行资源掠夺,造成了每年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地举办很多雷同的展会,既分流了参展商也分流了客户。 在1996年于北京展览馆举办的三金工程技术产品展览交易会上,金卡系列产品开始占据相当的分量,和95年很多公司还在筹备、很多厂商还只停留在概念上不同,96年的展览出现了后来在中国智能卡市场上呼风唤雨举足轻重的公司,虽然当时他们还很弱小,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想象不到10几年后的今天他们在中国智能卡市场上的地位会如此重要。当然,还有一批当时曾经引人关注的重量级公司,在描绘了自己的宏伟蓝图后,瞬间就灰飞烟灭了。还有另外的一些公司经过了多次的分分合合,依然以各种各样的面目在市场中挣扎。近几年,中国IC卡行业步入产业分工合作、规模应用起步、产品由低端向高端延伸发展的新阶段,产品结构调整、应用技术升级和优化资源配置稳步推进,表现出应用技术多元化、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应用需求差异化、卡片市场国际化的典型特征。整个行业面临资本、技术、市场、配套、经营等多方面新的压力和挑战,同时还面临海外市场拓展的若干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产业链的建设,探索差异化的竞争战略,逐渐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通过加强合作来协调优化市场环境,积极探索海外市场的发展,成为中国IC卡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010年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全球智能卡市场整体出现放缓状况。全球主要市场仍集中在欧洲、亚太地区等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其中尤以中国市场。1993年,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金卡工程”在我国正式启动。沈阳制卡具有智能性及便于携带的卡片迅速在我国普及、发展,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与智能卡的发源地欧洲国家相比,我国智能卡应用领域还远不够广泛,应用深度也远不及发达国家,但我国智能卡应用领域及深度的发展速度却是喜人。随着国家对智能卡行业的支持和智能卡行业的迅速发展,智能卡在企业、银行、学校、通信、交通、公用、工商、税务、公安领域被广泛使用,除此之外,医疗、饮食、酒店和、科研、图书、博物馆、旅游、海关、建筑、军队等领域都有一定的应用。 我国智能卡产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我国通过引进先进的智能卡封装生产线,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国内智能卡的生产厂商发展到30多家,整体生产能力达到2亿张左右。全国智能卡用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系统集成厂和公司也达到500家左右。 根据CCID统计,2002年智能卡总发卡量约为4.28亿张,总的销售金额约为28.2亿元, 2002年公用电话卡发卡2.18亿张,占发行总量的52%,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智能卡电话机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所导致的,虽然电信南北分拆对电信设备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对智能卡消费市场却没什么实质性的影响;SIM卡发卡5900万张,占发行总量的14%,同比增长了7.3%;公交卡发卡600万张,占发行总量的1%,同比增长了89.5%;社保卡发卡2290万张,占发行总量的5%,增长了63.6%;银行卡发卡1010万张,占发行总量的2%,增长了9.3%;其他卡1.12亿张,占发行总量的26%,增长了58.2%。中国智能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众多的厂商的进入,从而导致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由于经济和技术的进步,用户的需求也呈多样化、细分化发展,在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中国智能卡市场将呈现这样一种发展趋势。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想方设法的降低生产成本,因而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会迫使辽宁制卡在研发上面的投资逐步增加,这将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引起产品价格的上升。但是随着整个智能卡行业的市场发展,整个市场的容量会迅速递增,这将拉动行业生产能力的扩大,使企业的生产规模随之扩大,获得大规模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这又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随着智能卡生产技术的发展成熟以及新的半导体技术的出现,智能卡生产商的生产效率将大幅提高,从而生产成本下降;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价格竞争仍然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胜,企业必定也会想方设法的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所以,未来智能卡的价格在这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将呈现出一个缓慢下降的趋势。 技术进步创新以及新技术的成熟应用,智能卡产品将逐步朝着非接触卡、CPU卡、FeRAM卡发展演变。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的性能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多,使用越来越方便;另一方面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则使用户的需求向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必然是简单、快捷、方便。在这两种因素的推动下,智能卡产品将向非接触卡、CPU卡、FeRAM卡发展演变,因为东北制卡正好符合了用户需求的变化规律。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